• 中国书画家网
      当前位置: >> 画家作品 >>

        马云山-杏林橘井,朱墨操持

        分享到:
        作者:admin来源:中国书画家网2019-12-24 14:38:41

          12月19日,“翰墨初心——马云山书法展”在青岛韩德轩美术馆举行,此次书画展由山东胶州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

          马云山-杏林橘井,朱墨操持

          马云山,字晓岚,号仁斋,1943年出生于胶州市。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胶州市文联顾问,胶州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胶州画院名誉院长,原胶州市人民医院、中医院院长。现为青岛市中医药名家,中医药继承工作导师,主任医师。

          书法作品获奖项目:第六届中国书坛新人展二等奖;山东省书法创作贡献奖;“书法导报”首届手卷展优秀奖;第二届“欧阳询奖”全国书法展一等奖;胶州市政府“文艺奖”一等奖;书法作品入展项目:全国首届册页书法展;全国第二届草书艺术大展;“邓石如奖”全国书法展;《书谱》“梁披云杯”书法展;


          马云山-杏林橘井,朱墨操持


          马云山-杏林橘井,朱墨操持

          马先生书帖付梓记文 / 郑文光

          马云山先生,吾之老友也。先生一如青竹门阀,世代悬壶,杏林橘井,而并朱墨操持。只此,时人孰加焉?

          先生书体数千,融古今一路,陶钧灵性,其思虑通审。曰真曰隶,曰行曰藏。天地忘怀,心无挂碍,金鳷擘海,香象渡河,拈花一笑,而无迹可宗。只此,时人孰加焉?

          先生于道,一以贯之,如子临川上之叹,不舍昼夜;朝惕而夕历,崇日乾乾。至今梨枣有幸,托踪剞劂,斐然含章,竟臻正果矣;书府百城,束阁石渠;洞庭文波,兰台走马;高斋典册,非宋非唐。只此,时人孰加焉?

          赞曰:云山苍苍。天风浪浪。先生之光。彰彰。

          岁在庚寅梦夏日,平畴远接,良苗怀新。

          云端白鸟越缁尘,山里幽兰生素芬。高格风流原有以,远心近市仰于君。

          二〇一〇年五月八日于觅羊得正书屋

          马云山-杏林橘井,朱墨操持


          马云山-杏林橘井,朱墨操持


          马云山-杏林橘井,朱墨操持


          马云山-杏林橘井,朱墨操持

          杏林春满 翰苑香飘

          ——马云山先生医术、艺术略识

          马云山先生是青岛市政府有关部门公布的“青岛市中医药名家”。擅长疑难杂症、尤以女科见长。往往是药到病除,着手成春,在医界可谓德高望重。说起来中医与戏曲、书法、国画向来是国人如数家珍的国粹。此中擅医道而兼长书法者代不乏人,或擅长戏曲而兼书画者也有很多。远一些的如明末清初的傅山傅青主医术、书法俱堪一代宗师;近现代大儒马一浮也是医道、书道并称妙手;梅兰芳大师曾在蓄须明志时期靠卖画为生,其书画当然不是俗手。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此可谓通人,令人宾服。昔园林学家陈从周先生主张古建园林设计者应该会品味昆曲,达到“园中拍曲曲中寓园”的体验与境界,虞云国先生认为这都可以称作“通感”。就是说有些事物在感觉上是可以挪移沟通的。这是一个文学术语,其实通感不通感的,是不是得通了懂了才会有感觉的。他们的学养才情自不必说,人家平时肯定是下了非同寻常的功夫的。

          一事之成,功不唐捐。马云山先生在医道方面浸淫五十余载,期间不可谓不下苦功。《汤头歌诀》、《黄帝内经》等等至今依然口之能诵、笔之能书。而坐堂诊脉的实践功夫也一直坚持不懈。如今还每周坐诊三四天,求医问药者摩肩接踵、络绎向前,马老一一为之把脉问诊、辨证施治,一番望闻问切之后,即以行楷书组方遣药,“君臣佐使、配伍七情”工整清晰。全然不是常人印象中蚓驱蚁行恍如天书的医生开的方子。其实,多年以来,马老躬耕杏林之余,即雅好笔翰,每每以临池为乐。最早也是颜柳欧赵,随喜好择而习之。退休之后更是夙兴夜寐、习字不辍。由楷书而行书,由二王而米芾,尤其是在米海岳的《蜀素帖》、《苕溪诗帖》等法书方面做了大量的临习,写得有模有样,也获得了不少的赞誉。

          现如今,圈内圈外的似乎有这么个规律,就是当写字画画或者其他行业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这个人啊他就想着有个更高的追求,想得到承认,要有一个量化,怎么办呢?就是要去拿那个“证”。市会员证、省会员证、以致所谓国家级会员证,还有就是如火如荼的“考级”等等。其实,这个证拿下来了就会书法了?就会画画了?就真的成为了音乐家了?你个会计拿了会计证就会干会计了?还真就不是那么回事。但是别的人他不知道啊。不懂的人他就只好认证说事、以证为凭了。本来嘛,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不用说在一个行业里有所建树,哪怕就是能稍稍弄懂点儿的又有几个!老话说“不疯魔不成活儿”,蒲松龄也曾曰过:“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现在还有个“一万小时”理论,什么事情不下苦功夫去学习研究,那基本上是不成事儿的。人分三六九等,就是在这个专业里头的人士他也有个上下左右的分别的。

          马老心无旁骛,矢志向学,最初的时候是没有这些想法的,经不住身边的朋友们经常的鼓励,使之也有了一试身手的打算。但是作为一名退休干部,年龄又大了,再跟年轻人去拼技术,拼体力显然是不合适的。好在马老虚怀若谷、不耻下问,跟我和光磊等时相过从,茶余酒后我们就研究琢磨,希望找一个能够发挥其自身优势特点的路子加以实践,或能有所成就。经过分析,我们确立了马老在章草方面的发展方向。章草由隶书演变而来,是一种没有完全成熟的过渡性书体,正因为这样,章草才具有天真烂漫,古拙质朴的特点。在结字和用笔上也有许多相对可以自由发挥的地方,很适合坐下来慢慢去传摹研习。当时我手上正好有一本王蘧常的章草册子,那个时候他的资料坊间还是不多见的。马老带回家去用功临习一段时间后即大有可观。后来说是把那本帖子都翻烂了,不好再还我了,我还心痛了好一阵子。据其夫人刘明素说,他当时快七十岁的人了每天临帖到下半夜,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了。老太太担心他的身体,一个劲的念叨:“老马啊,咱不能为了写字不要命了啊”。现在这事儿都当笑话儿讲了。有人说“世界上最快的捷径,就是不走捷径”。由此可见,马老是真明白这个道理的。在王蘧常草书的基础上,马老又上溯《平复帖》等经典法帖。吸收了《平复帖》及汉简木椟残纸帛书等等简约率性,逸笔草草的特点,下笔枯润自然、古雅朴茂。以之创作的《毛主席诗词摘抄》在“第六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上一举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此后多次参加全国展览,很快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

          老骥伏枥,壮心未已!近年来,马老并没有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在艺术审美和书法风格方面依然进行着探索和追求。从汉魏碑刻以致明清诸家,目之所及,心摹手追,不断地从传统中汲取营养。“与古为徒”,“与古为新”遂使其笔下的点画线条越发的朴质浑厚,结字章法更加的烂漫自由。“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山随书转,云为诗留。云山先生之书又臻新境也!

          云山先生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抽烟喝酒吃肥肉,怡然健康能长寿”。想来期颐之年乃至“茶寿”、“双庆”依然是不忘初心,努力奋进,翰墨飘香,春满杏林!

          二〇一九年十一月十二日庸堂北窗灯下胶州画院院长 刘述勇

          翰墨初心 一以贯之

          文/马云山

          余本业医,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五十余载,曾任胶州市人民医院、中医医院院长, 主任医师(教授),系青岛市中医药名家、青岛市中医继承工作导师。大医精诚为本,厚德至善入心。业间医事渐进,临证应手,悬壶于民,除疾救厄。医者仁心,书法传情。余自幼喜好书法,及长,诊馀兼习书法三十余年,功夫没少用,收效却甚微,苦甚!困惑!及九十年代末,有幸入中国书法家协会北京培训中心“研修班” 学习书法二年,受业于名家,受益匪浅,素有身边书法老师指点,渐悟中国书法艺术之精髓。学书为人之道本为一体,过去误把“写字”当成“书法”。写字者,能识会写便是。然而书法者是通过笔墨, 结合字法,笔法,章法,墨法,体现艺术之美,流露出人心之美,意象之美。要达到如此境界非一日之功,须守住初心,一以贯之。精读经典,临帖日课。“取法手上”“临帖无我”“出帖有我”,长年累月锲而不舍,方得始终。本次书法展恰逢伟大祖国七十华诞,又喜迎二0二0年元旦之盛时,现在出版的这本集子,大部 分作品是我研习书法保存下来的底稿,也有近期的创作。它的问世,对社会是汇报(回报 )对个人是总结,对同道,老师是请教求正为盼。谨此而已。在书法道路上给予我支 持帮助的家人、领导、同仁们表示衷心感谢。

          马云山-杏林橘井,朱墨操持

          △马云山先生近景

      • 热点新闻
      • 推荐名家
      • 展览活动
        • 版权所有Copyright2009-2010Painterchina.ComALLrightsreserved
        • 联系方式:E-mail:70308989@qq.COMQQ:70308989公司电话:010-5653121713911531611网站备案:京ICP备09032372号
        Processed in 1.712(s)   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27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