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书画家网
      当前位置: >> 艺术评论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篆书风格

        分享到:
        作者:聂国强来源:中国美术报2021-05-06 18:51:27

          【北魏】长孙盛墓志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篆书与社会生活日益疏远,碑刻正文多用隶书或楷书,篆书的碑文屈指可数,更多地被用于碑额、志盖铭文之中。


          碑刻篆书

          三国时魏国正始年间刻有《三体石经》,碑文因正文字、校经典的功效导致书写个性被大大削弱,所以整篇笔法统一、体态端正。三体书中的古文和小篆的笔法受到“悬针篆”的影响,产生了“丰中锐末”或“丰上锐下”的风格特征。

          三国时东吴的篆书刻石很少,但艺术成就却很高。如《天发神谶碑》,该碑在用笔方面也受到了汉代“悬针篆”的影响,婀娜刚健,意态奇崛。与《天发神谶碑》同年所立的另一篆书碑刻是《禅国山碑》,其书笔多圆转,体势雄健。


          碑额、志盖篆书

          这一时期篆书的碑额、志盖数量众多,但主要出现在魏、西晋和北朝,其中又以北朝为最。共同的特点是以小篆为基础,对点画进行装饰、增减而成,既有汉代的风格传承,又有新的进步与发展。

          三国时魏国的碑额篆书有《受禅表碑额》《上尊号碑额》《孔羡碑额》《范式碑额》等。《受禅表碑额》与《上尊号碑额》风格接近,用笔厚实粗壮,字形端庄匀称,体势雄浑宏阔。《孔羡碑额》类似汉碑额的“垂露篆”,笔画圆润,婀娜多姿。《范式碑额》属于“倒薤”“悬针”篆风格,字形偏向方正,又竭力舒展垂脚。

          西晋篆书碑额主要有《郛休碑额》《王君墓神道阙额》《成晃墓碑额》等。《郛休碑额》属于“悬针篆”,结构体势接近《范式碑额》,只是笔画更加细瘦。《王君墓神道阙额》,字形不整,起笔处呈方折,垂脚处有“玉箸”和“悬针”两种。《成晃墓碑额》属于“悬针篆”,但整体受到西晋隶楷书影响较为明显,用笔简洁瘦硬,结体疏朗灵动。

          北朝篆书的碑额、志盖不仅数量多,而且风格非常多样。总体而言,大致分为以下四类:

          其一,直线的起收笔方截硬朗,曲线的起收笔尖锐锋芒。如《皇帝南巡之颂》《宕昌公晖福寺碑额》《吊比干文碑额》等。

          其二,用笔粗壮,重叠笔画,屈曲填满,起收笔有明显的“鸟虫状”的波挑。代表作品如北魏《嵩高灵庙碑额》《穆彦墓志盖》《薛慧命墓志盖》等。

          其三,用笔圆润,取消“鸟虫状”的波挑或弱化“鸟虫状”的特点。如北魏《嵩显寺碑盖》、北齐《封子绘墓志盖》、东魏《元光基墓志盖》、北周《安妃卢兰墓志盖》等。

          其四,用笔瘦劲,有屈曲填满的倾向,但笔画杂糅楷、隶笔法。如北魏《长孙盛墓志盖》、北周《崔宣默墓志盖》、北齐《房周陁墓志盖》等。

          (作者系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书法专业教师)

      • 热点新闻
      • 推荐名家
      • 展览活动
        • 版权所有Copyright2009-2010Painterchina.ComALLrightsreserved
        • 联系方式:E-mail:70308989@qq.COMQQ:70308989公司电话:010-5653121713911531611网站备案:京ICP备09032372号
        Processed in 0.047(s)   6 queries
        update:
        memory 4.35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