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书画家网
      当前位置: >> 知识库 >>

        原材料紧缺的工艺美术:转型才有出路——-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王山专访

        分享到:
        2009-11-10 16:15:51

          对 话

          缘起:1月10日,中国工艺美术史上标志性的日子——“中国工艺美术大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这是中国手工艺品首次在我国美术最高殿堂展出,也被认为是中国的手工艺品向艺术品转型的分水岭。就这一事件,记者走访了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王山。

          记者:目前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原材料出现了什么状况?

          王山:濒临枯竭!我国工艺美术行业所需原材料主要是珍稀石材、珍稀木材两大类。珍稀石材类中的玉石主要分布在新疆和田、青海格尔木、河南南阳、广东信宜、陕西蓝田、辽宁岫岩、甘肃酒泉等地;彩石主要分布在浙江青田和昌化、福建福州、内蒙古赤峰、湖北恩施、湖南浏阳等地;比较珍稀的砚石主要分布在广东肇庆、甘肃卓尼等地。珍稀木材类主要分布在云南、福建、四川等地。

          根据我们协会日前刚刚公布的《全国工艺美术行业普查报告》可知,目前我国大多数工艺美术原材料资源濒临枯竭状态。中国“四大名石”之一的内蒙古巴林石已枯竭,原产地工艺美术企业甚至需要到外地高价回购原材料;福建寿山石、浙江青田石、新疆和田玉、广东端砚石、河南独山玉储量稀少。珍稀木材中的海南紫檀、鸡翅木、黄花梨树种已经罕见;湖北和四川的阴沉木、重庆的生漆存量稀少。在珍稀原材料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无序状态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一些珍稀原材料资源缺乏有效保护,因而日趋匮乏甚至断档。

          记者:原材料短缺对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有哪些影响?我们该如何看待保护环境和加工所需原材料之间的矛盾?

          王山:一方面,原材料短缺使一些传统工艺失去了原有特色。另一方面,原材料短缺使一些传统手工艺濒临失传。

          无可否认,对自然的保护与人类利用资源之间存在着矛盾。我们坚决支持对自然的保护,希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但同时也要看到,众多有价值的人类手工艺文明如果不能传承下去,将是人类手工艺文明的悲剧。我认为,可以通过合法途径想尽办法争取少量原料,但要做到不进行产业化生产及买卖、不滥用原材料并加以严格的监管,把目标定在传承文化、存留技艺、培养人才、创作时代的艺术品上。

          记者:与牙雕类似,巴林石雕、寿山石雕、和田玉雕等依托珍稀原材料的传统工艺同样面临困境。有人甚至说,这些手工艺是没有明天的行业。如果有一天原材料没有了,怎么办?

          王山:的确有人说,原料紧缺是无法根本解决的问题,保得了一时,保不了一世。这种说法没有错。我们既然看到了原材料短缺,就更应该多做一些事。比如说,积极推动稀有原材料所在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进行限量、限域、限时开采,科学、有序、合理地把这些有限的珍稀资源保护起来,利用起来。人为拉长这些有限资源的生命线,从而延续以这些资源为原料的传统手工艺的生命线。

          既然资源有限,那就更要最大限度用好这些资源,把这些有限的资源真正制作成具有国家收藏级、高艺术欣赏价值的艺术精品,也就是实现从工艺品到艺术品的转变。要出艺术精品,培养一批具备相关艺术资质和水平的人才十分关键。我认为,以大师带徒弟来制作的方式是解决方法之一,这也需要行业和国家的大力关注和扶持。

          也许我们的一些传统技艺的确“没有明天”,但是我们应该用科学手段延续它们,能延续一天是一天,能延续一年是一年,能延续百年是百年。我们希望下一代还能看到这些活生生的古老技艺,并亲手传承它们,而不是只能去博物馆观看一件件冰冷的手工艺藏品。

          来源:网络

      • 热点新闻
      • 推荐名家
      • 展览活动
        • 版权所有Copyright2009-2010Painterchina.ComALLrightsreserved
        • 联系方式:E-mail:70308989@qq.COMQQ:70308989公司电话:010-5653121713911531611网站备案:京ICP备09032372号
        Processed in 0.041(s)   6 queries
        update:
        memory 4.340(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