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书画家网
      当前位置: >> 知识库 >>

        文物故事 Vol.1|长相思,毋相忘—西汉“长毋相忘”合符银带钩

        分享到:
        作者:张玺2019-06-10 13:16:43

            (1/8)▲ 西汉“长毋相忘”合符银带钩,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2/8)

            (3/8)

            (4/8)

            (5/8)

            (6/8)

            (7/8)

            (8/8)

          ▲ 西汉“长毋相忘”合符银带钩,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在这件精巧的合符银带钩内侧,有四字铭文“长毋相忘”。这短短话语的背后是怎样的故事?“超级博物馆”的第一篇文物故事将为你解读。

          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爱情的描述长盛不衰。诗经中最为人熟知的《关雎》和《击鼓》,以及先秦的《越人歌》,都表现了早期爱情诗的重章叠唱。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诗经·关雎》

          “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击鼓》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越人歌》

          唐宋以后,爱情诗迎来了真正的高峰,这一时期的爱情诗句已不再是简单的叠唱,而更多地承载着具体的抒情内容。字里行间既有甜美情感的歌咏,也传递曲折婉转的闺怨之思。

          “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孔雀东南飞》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白居易《长相思》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性德《木兰词》

          古人对情感的表达不仅寄托于诗词,更是融入在各式信物中。带钩、铜镜、玉佩、香囊,人的情愫将诗意和浪漫赋予信物,使这些留存至今的旧物传递的思绪和今人相通,带来超越时空的触动。


          位于江苏盱眙大云山的汉代陵园,是汉武帝刘彻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即汉景帝之子江都王刘非之墓。在第12号陪葬墓中,出土了一枚带有的“长毋相忘”铭文的银带钩,它属于刘非的嫔妃淳于婴儿。

          带钩构造精巧,长不及四厘米,钩体为龙首形,钩首为长吻翘鼻的龙首,钩身表面以错银工艺饰以流畅的圆涡形云气纹。


          ▲ 铭文与纹饰线图

          这枚银带钩很可能是两人之间的定情信物,与其他普通带钩不同,它像古代兵符一样可以自中间一分为二。“长毋相忘”这句汉代常见的吉祥祝语,作为诸侯王和妃子之间的定情信词,在带钩扣合时则隐藏不见,只露出表面的流线云纹,其含蓄的形式暗藏着隐秘的誓言。常言道“红颜未老恩先断,最是无情帝王家”,但是这样的一对银带钩却依然留存了江都易王刘非对淳于婴儿的深情。

          ▲ 带钩铭文

          《史记》中描绘了刘非年轻气盛的形象:

          “江都易王非,以孝景前二年用皇子为汝南王。吴楚反时,非年十五,有材力,上书原击吴。景帝赐非将军印,击吴。吴已破,二岁,徙为江都王,治吴故国,以军功赐天子旌旗。元光五年,匈奴大入汉为贼,非上书原击匈奴,上不许。非好气力,治宫观,招四方豪桀,骄奢甚。”

          ——《史记·卷五十九·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刘非年仅十五岁时,就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时立下战功,而银带钩却展现了这样一位骁勇善战的诸侯王柔情的一面。

          早先文景之时战乱频仍,后有武帝用兵南越、北征匈奴,大量男丁随军从征催生了相思吉祥祝语的流行,“长相思”等吉祥语在这一时期尤为盛行。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汉乐府诗》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传 苏武《留别妻》

          瓦当、铜镜、带钩等物件上的吉祥语,寄托着汉人对美好情感的渴望和对安稳生活的期待。

          ▲ 西汉“长毋相忘”四乳铭文铜镜

          “长毋相忘”、“长乐未央”几乎成为了最为普遍的寄语,带有这类铭文的铜镜和带钩也常被用作男女之间的定情信物。

          ▲ “长毋相忘”瓦当

          草叶纹铜镜的铭文常表现相思之情。左图所示铜镜的铭文即为:“见日之光,天下大阳,服者圣王,千秋万岁,长毋相忘”。

          ▲ 草叶纹镜

          在中国古代“事死如事生”的丧葬习俗中,具有特定含义的随葬品往往与墓主人的现世生活、精神情感和往生世界密切相关,淳于婴儿带着这对银带钩一起下葬,充分说明她对这段感情的眷恋,这对银带钩可能正是两人之间相守勿忘的无声誓言。“长相思,勿相忘”希冀的背后,是生生世世轮回不止的感情期许。

          汉朝北击匈奴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少年将军霍去病祭天封礼于狼居胥山,祭地禅礼于姑衍山。经此一役,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汉朝从此可以直面更辽阔的世界。可以说,有汉一代,既诞生了霍去病这样在战场上张扬书写光荣与梦想的英雄,也包容了淳于婴儿这种低调含蓄情真意切的女子。汉朝盛世很张扬,但也有隐秘的一面,或许在另一种意义上实现了“未央”和“毋忘”的,正是中华民族对汉文明的情感延续。

          ▲ 现代吉祥语

          汉代昭宣之际以后,相思铭文的信物逐渐减少,铜镜铭文多为新兴的圈带式样。此后历代直至如今,汉吉祥语中的“相思文化”并未随着铭文的淡化而消失,对长久的记忆和情感的渴求作为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追求,一直以不同的物化形态存在,成为穿越千年依然闪烁的点点星光。而这深宫高城中记录着“长相思,勿相忘”的带钩,是否还能唤起我们心底的一点柔情?

          作者:张玺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凭一口气点一盏灯,做一个有思想的文博人”

          参考文献:

          [1] 李则斌,陈刚,盛之翰:《江苏盱眙县大云山汉墓》,《考古》2012年07期

          [2] 刘庆柱:《关于江苏盱眙大云山汉墓考古研究的几个问题》,《东南文化》2013年01期

          [3] 丛婷婷:《探究铜镜工艺变革原因及发展要素——以汉代草叶纹铜镜为例》,《美术教育研究》2018年13期

          [4] 宋少辉:《青州市汉代博物馆藏汉代铜镜选介》,《东方收藏》2017年08期

          图片来源:本文图片来自上述文献、相关图录及网络。


      • 热点新闻
      • 推荐名家
      • 展览活动
        • 版权所有Copyright2009-2010Painterchina.ComALLrightsreserved
        • 联系方式:E-mail:70308989@qq.COMQQ:70308989公司电话:010-5653121713911531611网站备案:京ICP备09032372号
        Processed in 0.071(s)   7 queries
        update:
        memory 4.46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