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书画家网
      当前位置: >> 业界人士 >>

        任戎:江山

        分享到:
        2019-07-30 10:15:04

            (1/5)任戎:江山

            (2/5)《众生》载体:装置,铁锹镂空、综合材料年代:2017-2018

            (3/5)《众生(局部)》

            (4/5)《桃花源》钢铁碎片焊接、烟雾 年代:2018

            (5/5)《江山》装置,钢铁镂空焊接 年代:2017-2018

            展览名称:任戎:江山
            展览时间:2019/08/03--2019/08/28
            展览地点:苏州市高新区太湖大道999号
            主办单位:寒山美术馆
            参展艺术家:

          江山:全球化背景下一种文化身份的再确认

          吴鸿

          旅德艺术家任戎近年来在中国国内和欧洲陆续举办了一系列的大型个人作品展。随着这些展览的主题脉络和呈现方式在不同时空和文化背景中的渐次展开,也逐渐显现出了任戎近些年来在艺术观念和文化身份立场等方面的一些重要转变。

          体现在艺术观念上的转变,就是在任戎的这一系列个人展览的实现过程中,已经逐渐超越了狭义的“作品”的局限,更多的是将展览的发生地作为一个文化对象,深入地研究和发掘这一系列文化对象所内涵的那些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信息,同时将这些“无形”的社会文化属性在展览空间中与“有形”的作品相碰撞,从而产生出新的并超越于那些“作品”所固有信息之外的意义。也就是说,任戎越来越倾向于将在工作室内完成的有限形式和意义的“作品”,仅仅是作为一种文化因子或一种文化契机,只有将这些因子和契机放置于另一个更大的文化信息场,并与之相碰撞和互渗之后,就像种子被播种在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中,新的意义和新的作品形态就会慢慢地生长出来。所以,只有在了解到艺术家的这种创作变化之后,我们才能理解任戎近些年来热衷于不断寻找一些他自认为有感觉、有意义的展览发生地,在此基础上频繁地构思和实施他新的个展的背后原因和动机。我们甚至可以这么认为,任戎是将作品+现场的方式转变成为他另一种只能在特定时空中存在的“作品”形态。也就是说,这些个展本身,已经成为了他近些年来一系列最主要的作品。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空间和环境之于任戎而言,已经不仅仅是狭义上的作品所放置的展出场地,而是成为了他的这些融合了有形和无形、实体和概念的新的作品意义场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构成元素。

          而体现在文化身份中的转变,则体现在任戎之前的作品中所变现出来的“世界公民”的立场,以及基于这种文化身份立场所强调的同一性的文化态度,转变为一种越来越认同文化多元化存在的合理性的文化判断。我们知道,在任戎的那些“有形”的作品中,因为一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符号的应用,故而被很多评论者理解为是一种策略性的在西方的文化语境中使用中国符号的成功学方式。但是,任戎在这之前的基本文化态度是通过人与自然之间“万物同源”的寓意来影射文化起源的同一性。也就是,在这之前的任戎,仅仅是从他的那些“有形”作品中所蕴含的观念来看,我是倾向于将他作为一个“世界公民”的身份和立场来看待的。而在他近些年通过展览现场所呈现出来的那种“场域性”的作品意义的转变之后,我个人认为任戎已经从此前的那种强调文化的同一性的立场,转变成为一种认同文化多元存在合理性的文化态度。在这种文化态度的驱使下,使他对全球化格局下的诸多社会文化问题产生了新的思考的判断。

          综合以上两点,此次在寒山美术馆的个展,虽然相较于他此前那些规模宏大的展览而言,无论是作品数量和空间体量都无法相提并论,但是从上述的“两个转变”的角度来看,本次展览应该是围绕他近年来关于艺术观念和文化身份的思考,表达最为准确和彻底的一次现场实践。

          本次展览的主题“江山”,其意义的直接来源之一是寒山美术馆的名称中“寒山”二字所包含的一种象征性的文化意象。苏州城西确有山名曰寒山,虽然在平缓的太湖平原中高不足百米的丘亦被称之为山,但无论如何也无法称得上是名山望岳。真正让寒山二字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想象内涵的则是唐代的诗僧寒山子,以及被后世附会与寒山子发生关联的寒山寺。当然,寒山寺在中国文化传统的流传之广,还是得益于唐代张继的那首《枫桥夜泊》,诗中所营造出的那种孤冷清寂的意象,已经深刻地纳入到了中国人的文化情感之中。即便如寒山的字面意义,亦能所联想到“冷峻高耸的寒天之山”的画面。所有这些,综合在中国人文化传统的视觉经验中,无不折射着一种关于生命的孤独体验和透彻顿悟,正如寒山子的诗中所云“可笑寒山道,而无车马踪。”

          而作为展览主题的另一个意义来源,则是和苏州的地域文化的历史与现状有关。在古代,苏州所处的太湖流域便是百越文化和中原文化碰撞和融合的通道,历史中数次的文明大迁徙都能和这个地域或多或少地发生关联。而在近代,太湖流域又成为作为传统文明代表的徽州文化与作为外来西方文明代表的海派文化交汇的前沿。可以说,自古至今,苏州及其太湖流域一直是“文明的十字路口”也不为过。这些都是和江河水道有关,也都是和是水的流动性有关。而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苏州又成为了中国在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受益最大的一个区域。流动的金融资本、生产技术、管理文化、人力资源,以及与这些密切关联着的商品市场和原材料市场,这些又成为了另一种流动着的“江河水道”的意象。它们在改变并塑造着苏州的新的城市形象的同时,又使它成为了中国现实发展模式的一个缩影。

          从上述两个文化背景中所推导出来的展览主题“江山”,从字面意义来说就是山和水。而山和水又分别对应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原型的阴阳八卦文化中的艮山和坎水。艮和坎相生相克,是一对有着对立统一关系的原始文化意象。水逢山则滞,山遇水则蚀。山一方面阻碍着水的流动,同时又成就着水。比方说某某水系的范围和界线往往都是以一系列山系的山脊线作为标志的,也即是“分水岭”。这些概念,都将在接下来的阐述中发挥作用。此外,江山还有另一层的引申意义,即是指国家和疆域和政权。

          上述的所有这些文化、历史和现实概念,都是在任戎本次的名为“江山”的展览场域中作为背景和语境意义而存在着。

          故而,本次展览的整体构思正是由“寒山”二字所引发的文化想象出发,并结合展览所在地苏州的社会文化历史和现状来作为展览的深层文化背景,最后将展览的落脚点放置在对于全球化语境下文化身份的思考和再确认这样一个观念维度上,展开作品的空间布局。由此,展览的整体结构从江和山视觉意象入手,然后进入到围绕“江”和“山”的文化、历史象征性意义空间去关联现实语境,继而由江河水道的流通、变动、融合和顺应,去对应山岳峻岭的坚韧、固守、高耸和冷峻。最后通过艺术语言和观念的置换,将问题思考的终点归结到日益普遍化发展的全球化世界格局与文化多元化内在合理性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并从中重新思考和审视自身的文化身份和情感归属这一终极问题。


          2019年7月21日 于北京通州

          (吴鸿:批评家、策展人,北京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执行馆长,吉林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 热点新闻
      • 推荐名家
      • 展览活动
        • 版权所有Copyright2009-2010Painterchina.ComALLrightsreserved
        • 联系方式:E-mail:70308989@qq.COMQQ:70308989公司电话:010-5653121713911531611网站备案:京ICP备09032372号
        Processed in 0.038(s)   6 queries
        update:
        memory 4.36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