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书画家网
      当前位置: >> 知识库 >>

        巫卫东

        分享到:
        作者:巫卫东2016-01-07 23:35:24

                 

          1967年生于河南,1990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兰州画院院长,兰州市政协书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兰州市政协委员,兰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甘肃省四个一批人才,兰州市领军人才。师从冯远、杜滋龄、陈钰铭先生,现就学于中国国家画院杨晓阳高研班。

          作品曾参加“上海世博会-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荣获优秀作品,“首届中国写意画大展”获优秀作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全国中国画展”获优秀奖,“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第四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新中国美术家系列—甘肃省国画作品展”等。


          名家评语:

          邵大箴: 巫卫东的水墨人物在发挥笔触美的基础上,用富于黑白灰交错的墨色刻画人物,笔墨灵动,形体感强,形象壮实而秀丽,反映了作者出色的造型技巧和文化修养。

          杨晓阳:巫卫东有着全面扎实的西画知识及人物造型基础,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他尤为擅长处理错综复杂的群体人物,并对所画人物深入刻画其特征个性。近年转入中国水墨创作,发挥其西画之长结合中国媒材的特色,能够较快转换工具,并在观念上不断接近中国画本体,通过墨色和用笔的变化,突出重点,以达到理想的空间处理效果。近一段时间,巫卫东在原有熟练的人物塑造基础上,采用以线造型的方式,使画面形象回归单纯,这对他来说是更进一步的尝试。线描是中国画的基础,也是精髓,巫卫东在强调墨线的塑造性基础上,特别注重线条的质感和变化,这在表现甘南少数民族人物,突出个性化特征方面都呈现出很好的效果。他正在选择,正在蜕变,照此进行下去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巫卫东由早年从事写实风格油画转而为水墨人物画创作,他将严谨的人物造型和油画肖像画表现技法经过转换,有效地应用在水墨画中,丰富了以线造型、抽象笔墨表现的中国画艺术语言,尤其是大幅人物肖像画中色、墨渲染的兼融,产生了富有张力的视觉效果。卫东的作品风格素朴感人,技法质朴憨实,保持着西北地区农民生活和黄河子民的独有人文特色,在中西绘画方法兼融互补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喜人成果。作品感觉好,画面整体处理的手法有变化,造型基本功扎实,人物形象塑造丰富有特色,部分作品颇具视觉张力。近期作品《黄河子民之一、之四》《扎凌湖畔》《夏河正月》《河西秋晚》《塬上秋》风格鲜明质朴。

          张晓凌:在巫卫东的画中,众多人物常常堆叠在同一空间中,尽管繁杂,却不拥挤;光色通透,但却体量感十足。巫卫东的笔墨语言吸收了不少西画的因素,他以油画般的笔触和遒劲苍润的线条,与水的流畅透明相融,构建出极富节奏感的画面。巫卫东笔下的水墨人物多为平凡的普通人,这些朴实得有些粗糙的形象占据整个画面,他们乐观而平静的精神状态,在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动人,在巫卫东眼里,这种平凡的真实以及由此而来的生存经验,是维系民族发展的基础,因而,在这些普通人的形象上,闪烁着一种朴实的高贵品质。

          尚  辉:我更多从巫卫东的画面里看到,表现的浓郁西北人的地域特征的形象,不仅仅是人文形象的表现,而且在水墨人物画语言上还有自己的独到地方,我觉得这一点从他的学术水准上来说,在全国可以说是相同或者是相等的。

          郭东健:卫东的人物画明显具有西北画风的特点,他不仅具有学院式人物造型的扎实基础,而且注重画面整体节奏的把控,讲求直接黑白对比的份量感,而不拘泥于过多的局部色墨的跳跃变化,在刻画人物群像形神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手法,画面团块分明,利落清爽,在表现身边熟悉的现实人物题材方面尤其显的得心应手。



          在轻重之间游走

          ——读巫卫东的画

          文/冯国伟

          一幅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或近或远、或明或暗地对应着创作者彼时的生活、思考和观察,这就为欣赏者提供了一个超出于作品画面的空间,从而使创作者在画面后更完整和立体地呈现出来。从这一点上说,画为心声无疑是最精炼的概括。而读巫卫东的画,恰恰使我能强烈地感受到他通过画所传达出的经历和心绪,使我在欣赏一个人作品的同时也开始了解一个人。

          巫卫东的艺术之旅并不是从一而终,成为他前行的主线。而每一次变化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其实是颇为耐人寻味的。

          他早期的作品以油画为主,笔触生硬粗砺,情感奔放无羁,所画人物景观都是他眼中苍茫厚重的西部。画面中人物与环境有种内在的紧张感,饱满的色调和讲究的构图显出作者的雄心和抱负,既蕴含着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审视,也有种征服自然的欲望。此时的画与他的人一样年轻而有勇气,大刀阔斧,壮怀激烈,充沛着生命的本能和渴望,有种青春的激情和纯粹,自然无须节制和低调。

          这时的作品风格显然偏重,如同苏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一派豪放气象。这种审美选择对于一个成长于西部,受西部山川和风土人情气质蒙养的年轻艺术家来说,是自然的也是真诚的。

          青春需要释放,青春也需要沉淀,在浓墨重彩唱大风几年后,巫卫东突然转向了。这一转不但画种从油画变成国画,而且情调也一下从豪放而婉约。他开始有滋有味地画起了美人图,美人相伴,自然画风柔美。此时再欣赏他的画,判若两人,豪放不再,已是如柳永词,只好于十七八女孩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了。

          风格的轻重因人而宜,因心境而移,本无需定型,无所谓高低,但这种从一个极端向另一向极端的迅速转向还是让人瞠目结舌。不知这种转变缘于巫卫东心境的变化还是自我的挑战,他是选择了一条人迹罕至的小路。但细细一想,倒是能看出巫卫东的勇气,他似乎在有意颠覆自己的艺术趣向,意图打破西部画家非大不取,非雄不立,非苦不画的概念化思维,从而在轻重相宜中寻找真正属于自我的需要。

          这种风格的转向使巫卫东的作品从一种大众的共鸣走向了个体的偏好。他不再刻意于追求雄强博大的境界了,而转向直逼灵魂的情趣;不再专注于笔墨和造型的技术能力,而在意于人物的气韵和神采了。他其实是更靠近了自己的心性,让个人的内心开始说话。只是他走得过于坚决,过于彻底,过于迅速,让一下习惯了他画风的人有些不适应。但对巫卫东来说,从写实到写意,从表现到再现,他表现出了惊人的适应力和从容心。

          中国的美人历来都是文人言情寄怀的对象,从屈原开始,美人其实就是自我品性和理想的化身。巫卫东的古代美人图可以说秉承了这种传统基因。他笔下的美人或执扇赏画,或荷塘泛舟,或雨中垂钓,或山中赏菊……美人们徜佯于山水之间,寄情于自然之野,那眉羽间散淡、恬静的神情和美人衣褶间荡漾的悠然、轻松都让人放怀心境,得畅神之趣。这样的意境对每一个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人都是有吸引力的。这让我想到巫卫东喜爱古典诗词,尤其是对李清照诗词的偏爱,原来一切都是缘由心生的。

          但事实显然并不能这么简单的推断,在这种轻重之间游走的巫卫东显然有其更深的艺术思考和实践。在我看到了他的水墨人物系列作品后,我才知道,巫卫东对西部艺术仍然有着自己的雄心和理想,他的水墨依然厚味十足。

          巫卫东的水墨人物画主要有两种类型。其一是藏族人物系列。甘肃以高原大河为主线的独特地理文化和以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为主线的宗教历史文化形成了当代艺术资源的两种流向,成为了当代艺术家取之不竭的资源宝库。作为本土画家,巫卫东曾多次参加兰州画院大河万里行活动,深入牧区写生与考察,在现场感受中逐步完善了自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审美。他的水墨作品如《夏河正月》《扎陵湖畔》《山地风》等等,没有简单地停留在藏族人物丰富的外在体态、服饰和宗教色彩上,而是着意于用黑白灰的笔触表现人物内在的气质和精神。源于他精确的造型能力和对笔墨的理解,再加上研习油画给他水墨作品带来的光感和构图,他的作品往往能从纯写实的记录中传达出一种文化的诘问和审视。这一类作品人物众多,但总体基调平和、安静、朴素,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的关系,是一种非常纯粹的原生状态。它既不同于有些画家过眼云烟的好奇一瞥,也不同于有些画家对人物外在形式的过分渲染铺陈,它更忠实于人物的本来面目,更纯了,更干净了,也更加接近于藏民族的整体气质。还有一类以藏族儿童为题材的作品,比如《我是冠军》《沐春》《正午》等,清新活泼,生活气息浓郁,与惯常审美下藏族人物肃穆庄重的沉郁风格有很大反差,这可以说是他水墨藏族人物的一个亮点。

          而另一个取向则是河西人物系列。在号称天下粮仓的河西走廊,时至今日仍然演绎着农民与土地的种种故事。在此地生活多年的巫卫东显然对此有着更多的情感牵挂。在他的《立春》《黄河子民》《祁连秋晚》《药乡晨曲》《立秋》等作品中,那些蹲在地上晒太阳的老农,那些在土地上劳作的妇女和儿童,那些立春赶集的普通劳动者都带着黄土地的本色,有着真诚的朴素和温度。这些作品在对水墨韵致的流畅控制之中,通过构图和人物关系,保持着一种生命的硬度。这是西北画家自身所具有的那种乐观、无畏和朴素所带来的生命渲染。那种对劳作的尊重,对人物形态的提炼,对人物面部细节的捕捉,既体现了画家对这一题材的掌控力,更有一种理性情感的审视。从这里进入,我们才能强烈感知到,从油画表面的重口味走出,巫卫东的人生之重已更多地浸透在水墨的当代表现之中。在当代水墨越来越深度进入城市空间和普通人生活的大背景中,巫卫东的这种价值取向无疑是对自我的一种挑战和拓展。这里更能体现他的水墨自信和审美关照,也是他水墨探索能进一步开拓和深入的领域。

          近几年,巫卫东先后赴京到杜滋龄工作室、冯远工作室和杨晓阳高研班学习。对于一位已经具有较为成熟风格的艺术家来说,这种学习更重要的是一种视野的开阔和学理的提升。其实也对应着一位甘肃画家如何在一个更高视野挖掘本土优势资源,并赋予它更强个人面貌的共同课题:甘肃艺术资源要走出去,甘肃的艺术家也要走出去。走出的目的不在于逃离,而是更高层次的回归。这是一种文化使命,也是一种艺术担当,巫卫东自然不敢松懈,也不会松懈。


          2014-4-9于兰州



      • 热点新闻
      • 推荐名家
      • 展览活动
        • 版权所有Copyright2009-2010Painterchina.ComALLrightsreserved
        • 联系方式:E-mail:70308989@qq.COMQQ:70308989公司电话:010-5653121713911531611网站备案:京ICP备09032372号
        Processed in 0.094(s)   2 queries
        update:
        memory 4.63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