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书画家网
      当前位置: >> 美术史论 >>
      1. 潘天波:美学如何言说“思”与“证”
      2. 2011/03/30
      3. 摘要:本文试图从西方美学困境切入,力图剖析美学应有的“思”“证”法则,揭示建构科学“思”“证”法则的学科意义,意在使现代美学研究走上科学方法与人本研究相统一的轨道。 关键词:“思”与“证”;困境;法则;学科意义 “思”与“证”是美学里重大的方法论范畴。“思”与“证”既是起点,又是过程。如何“思”?从“上”往“下”“思”,还是从“下”往“上”“思”?如何求“证”?是实证,还是史证?谁在“思”?“思”的对象是什么?为谁“证”?“证”应该遵循何种法则?“思”与“证”一系列问题关涉到美学如何站到科学与人文之上言说“思”与“证”的问题;关涉到美学学科定位的问题;关涉到美学学科建设的问 全文
      1. 什么是实践美学
      2. 2011/03/30
      3. 【内容提要】作者站在“新实践美学”的立场,认为在何谓实践、何谓超越、何谓生存、何谓审美这些事关美与审美的根本问题上,新实践美学既与李泽厚等的实践美学有别,又与杨春时等的后实践美学不同。新实践美学坚持“美是人对自身的确证”,“审美活动是人借助于人化对象而与别人交流情感的活动”。 【摘要题】美学理论问题 【关键词】新实践美学/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 【正文】 拜读了杨春时先生发表在《学术月刊》今年第一期上的《新实践美学不能走出实践美学的困境——答易中天先生》一文,感到双方真正的对话并没有形成起来,主要是文中所涉及到的不少概念讨论双方的理解并不一致。这也是当前国内大多数学术争论 全文
      1. 中国当代摄影人的八大等级评述
      2. 2011/03/30
      3. 我是一位从事摄影工作10几年的老摄影人了,从当初的认识摄影到学习摄影和进行摄影创作,一步一个脚印。我也经历过以下几个类别的人生,从“照相者”开始一直到“知名摄影家”,所以我从我的生活体验和社会的观察中,总结了“中国当代摄影人的八大等级评述”一文贡献给广大摄影人士。   1.照相者:这是摄影领域里面最大众化的摄影人,也是比例占有数量最多的,他们所使用的器材都是千元左右的“傻瓜”相机(有数码的也有传统胶片的),此类相机的成像质量一般不高,但对于他们来说已经足够了,因为他们对摄影技术只是略知一二,在他们的心中相机只是作为旅游和家庭成员团聚留念的一种工具。他们被誉为“当代最普通的照相者”。 全文
      1. 新闻摄影的主体意识
      2. 2011/03/30
      3.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摄影工具变得越来越先进。技术已不再是限制摄影记者的主要因素,记者的主体意识在摄影中变得空前重要。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举行,中国摄影记者开始直面巨大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向世界介绍中国、向中国介绍世界,如何同世界范围内的优秀摄影记者竞技胜出,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摄影记者意识观念的转变。   一、主体意识及其在新闻摄影中的地位与作用   所谓主体意识,就是人对于自己作为主客体关系中的主体的自觉认识和能动把握。其具体内涵有:独立自主性、责任使命感、主观能动性和进取精神。人首先有对主体地位的自觉,不但意识到自己“独立”于客体,而且懂得自己作为主体能“ 全文
      1. 定格瞬间的大师——兼谈人物摄影的价值和意义
      2. 2011/03/30
      3.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划时代的世界,人类的进步更需要我们人物摄影师用艺术的创造力拍摄出艺术精品,用摄影这种超国界的无声语言体现艺术的价值。对于人物摄影作品,我始终有点偏爱,当然仅局限于欣赏。近日,我意外地发现荷兰摄影师罗伯特•凡•德•休斯特先生的《古巴本色》、《古巴人》这两本画册。 这两本并不算厚的画册,之所以能吸引我,除了书中收录的百余幅形神俱佳的人物摄影之外,还有就是画面如油画般的经典。 《古巴本色》、《古巴人》是一本形象的摄影作家的传记,也是一册现代历史的风情画。 罗伯特先生摄影作品的本色是一个“真”字,坦荡清纯,胸无宿物,那是和诡谲多变的 全文
      1. 关于商业摄影与艺术品的断想
      2. 2011/03/30
      3. 一   商业,本质上是赤裸裸的赚钱行为。艺术,被人们看作是真善美精神的结晶。商业和艺术,似乎是两个相距甚远的世界。然而,在经济社会中,无论是谁,是什么事,都离不开钱。正如民谚所说:金钱固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也是万万不能的。   其实,杰出的艺术品,其价值也并非仅仅由专家来评定,更权威的往往是靠市场的认可度来判定。我国当代杰出的画家吴冠中、陈逸飞、丁绍光、韩美林等人有蛮声海内外的成就,他们的作品在市场上的拍卖价,往往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西方梵高的光芒四射,也不是因为有谁对他的作品有过一语定乾坤的评价,但他的《向日葵》曾以8700万美元的天价被人买走。 全文

  • 热点新闻
  • 推荐名家
  • 展览活动
    • 版权所有Copyright2009-2010Painterchina.ComALLrightsreserved
    • 联系方式:E-mail:70308989@qq.COMQQ:70308989公司电话:010-5653121713911531611网站备案:京ICP备09032372号
    Processed in 0.009(s)   0 queries clearcache
    update:1003902
    memory 3.34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