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书画家网
      当前位置: >> 名人访谈 >>
      1. 精品就是这样炼成的 《王铎书法全集》出版的现实意义及带来的启示(作者:李国强)
      2. 2009/11/10
      3. 王铎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代大家,且能诗善画,是个艺术全才。其书法艺术从明末清初直到现在影响中国书坛400余年,向有“神笔王铎”之誉,后人亦有“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之论(沙孟海语)。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尤其在中国大陆、日本和东南亚地区)更是掀起了王铎书法热。来自海内外的众多书法家纷纷到孟津王铎故里瞻仰朝拜,王铎书艺重新被更多的有识之士所推崇和肯定。 为了满足广大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学习、研究王铎书法的需求,河南美术出版社从1997年开始组织精干力量编辑《王铎书法全集》(1~5卷)。当时可谓困难重重。一是缺乏资金,甚至缺乏必要的项目启动资金;二是王铎书法原作散见于国内外多家博物馆 全文
      1. 宋庄艺术12年 千名画家的梦工厂
      2. 2009/11/10
      3. 1000名艺术家的新宋庄 ●这里是艺术家聚集区、艺术加工厂、艺术大卖场以及开艺术堂会的地方,新宋庄已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一面金字招牌。 ●如果说,还有一个地方具有当年圆明园画家村的气味,那只能是宋庄。 这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不能规避的一个地点,12年来,从最初数名画家的进驻,到如今形成的千名画家的聚居,这个位于北京通州区的宋庄镇更像是一个民间艺术学院。 在“宋庄美术学院”中,已诞生和正在诞生着出类拔萃的艺术家,他们自我教育、互相提携与启发、树立个人品牌、把艺术变成流通品。后继者则受他们的影响,自发而来,渐渐形成聚集区。 宋庄2 全文
      1. 关于“双年展”的对话---北京双年展国际策展人温琴佐·桑福访谈
      2. 2009/11/10
      3. 在今年的北京双年展开幕式上,我们又见到了那个熟悉的白发老头——温琴佐·桑福。   温琴佐·桑福是意大利文化中心主席、国际著名艺术策展人。他从1988年起开始参与威尼斯双年展和威尼斯电影节的策划,发起并组织策划过伦勃朗、雷诺阿、毕加索等艺术大师的个展。在中国,桑福先生是连续三届北京双年展的国际策展人,同时还是本报的顾问之一。3届北京双年展,7年的时间,带着国际策展人是否适应中国本土展览、如何看待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等问题,记者采访了第三届北京双年展国际策展人之一的温琴佐·桑福先生。   记:在最早2003年的第一届北京双年展时,您是怎样与中国美协建立合作关系的?在 全文
      1. 刘海粟之女追忆“画痴”父亲
      2. 2009/11/10
      3.  ■刘海粟之女在父亲画作前回忆往事    刘海粟艺术展昨开展其子女追忆“画痴”父亲 质疑拍卖市场——   看到父亲的画作静静陈列在中国美术馆的展厅中,刘海粟之女刘蟾的眼睛湿润了。“这么多画,让我想念父亲。你看那张《复兴公园》,当时我们陪着父亲去公园里写生,还为他端着画板。他作画时是那样全神贯注,谁也不许打扰,我们只能毕恭毕敬地端着画板颜料,全身都冻僵了也不敢发出一声,可是父亲对周遭的寒冷却毫不察觉。”   今年正值刘海粟诞辰110周年,为纪念这位中国美术大家和美术教育先驱,中国美术馆与刘海粟美术馆从昨日起至17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沧海一粟——刘海粟艺术 全文
      1. 秦风一 当代人要有当代人的角度
      2. 2009/11/10
      3. “当代人对传统和传统文化的理解,应该是当代人的角度,并非是站在传统的道路上进行往回走,或者往未来走,毕竟走在一条路上,它的两边完全设置了一个很高的墙,实际上是走在一个胡同里” 主持人:各位TOM网友大家好,在这里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李铁军。今天能够作为本次访谈的主持人,首先我感谢TOM网,另外今天到场的嘉宾,波士顿哈佛大学当代艺术研究院秦风先生在我们现场。因为最近两年,您一直在就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包括艺术方面的一些活动,是在国际上非常频繁的往来的艺术家,我想知道你站在一个国际的舞台角度,怎么样看待中国当代当下这种文化现象?我也知道,你这么多年来一直从事不光是艺术家,同时也是 全文
      1. 刘海粟:用一生播植油画艺术
      2. 2009/11/10
      3.   第一代油画家是中国最早自觉接受西画的一代学人,处于中土美术的前沿地带,由中而西首先解决的是观念的转换,也就存在新观念的确立和转换的程度问题;其次在中西观念碰撞与冲突中怎样对待中国画?应该说,这些困惑与迷惘是贯穿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的重大命题和线索,它们显然在第一代油画家身上体现得最为集中和鲜明。   向西方寻求复兴中国艺术的道路使第一代西画学子共同抱负着中西融合的理想,或用西方文化改造中土文化,或用传统文化同化现代主义,或用西方文化的观照方式表现中国的文化情感,这些切入点的差异,正揭示了民族审美心理在接受异质文化时所表现出的种种不同反应。与林风眠的中西互补和徐悲鸿的以西融中相较, 全文

  • 热点新闻
  • 推荐名家
  • 展览活动
    • 版权所有Copyright2009-2010Painterchina.ComALLrightsreserved
    • 联系方式:E-mail:70308989@qq.COMQQ:70308989公司电话:010-5653121713911531611网站备案:京ICP备09032372号
    Processed in 0.012(s)   0 queries clearcache
    update:31238796
    memory 3.410(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