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书画家网
      当前位置: >> 本站新闻 >>

        陈逸飞早期绘画的英雄主义情结

        分享到:
        2010-01-22 16:59:55

          陈逸飞的突然辞世,使人们惊叹唏嘘之余,不禁对事业、成功与生命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同时,他的辞世再一次把他的那些唯美的、古典的作品又带入我们的记忆中来……,他的水乡系列、古典仕女、和早期的西藏风情的作品中弥漫的浓浓古典美让多少人都还记忆犹新。我们这些60年代出生的人,一定都比较熟悉他的早期主题性画作《黄河颂》和《攻占总统府》,那深深的英雄主义情结感染着同代人的心灵。现在,每次我到军事博物馆,我都要到《占颔总统府》的巨幅油画前看一看,想起当年年轻的陈逸飞,为了拜访军事历史画大家何孔德,在他画室外的草地上静静地等了个把小时,直到何先生午休起床,才彬彬有礼地前去敲门。陈丹青在新近出版的《退步集》中写到:“那年陈逸飞仅止二十九岁。我今在学院奉命招收所谓博士生,告诉‘博士’说:三十好几还来啃外语、诌论文,休想得了艺术的边——当年上海美专小青年出身顶高是本科,陈逸飞不过预科班,然而青春无悔,才华不等闲,他们是二十出头便在画布上一仗一仗打过来。如今市面上或有瞄着陈逸飞不服气而说闲话的,闲话说过,请哪位说者自己也来一板一眼从头做做看。”陈丹青先生的话是有些义气,但让人听了痛快。



          说来凑巧,我与陈逸飞先生有一面之缘。那是1995年新春伊始,一向较为冷清的中国美术馆门前,忽然间车水马龙、人头攒动,异常热闹起来。售票窗口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人们争相转告:陈逸飞来了。我爱人是总政一家综艺杂志的记者,受命去中国美术馆采访陈逸飞。虽然事情已过去十年了,交谈的时间也不过半个小时,但一些微小的细节至今依然留存在脑海里。



          当初,在国内已功成名就的陈逸飞,独闯美国,徘徊在纽约街头时,他的兜里仅存38美元。如今,满载而归的陈逸飞,以价值千万的画作,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中国艺术家成功地走向世界的奇迹。这次《陈逸飞回顾展》不但包括了历年拍卖的精品(由遍布世界16个国家和地区的收藏家手中借出),如人们非常熟悉的《浔阳遗韵》(拍卖成交们为137万港币)、《山地风》(拍卖成交价为286万人民币)等著名作品,还有他出国前的一些代表作和习作。让我略感意外的是,排在展览首位的,竟是一幅军事题材的创作《黄河颂》。由此我又想起了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解放战争馆中那幅巨大的油画《攻占总统府》(又名《蒋家王朝的覆灭》,陈逸飞亦是主创者之一。这些画是他出国前的艺术巅峰的见证。那么,曾经沧海后,回眸往事,陈逸飞又是怎样看待他20年前的这些心血之作呢?



          带着疑问,我们如约来到了美术馆。一楼前厅挤满了熙攘的人群,尽管陈逸飞以5秒钟一份中英文签名加日期的速度签名,力图减少等待的人数。但手持《陈逸飞画册》、画展首日封、明信片甚至笔记本的人们,始终保持着50多人的长队,工作人员不得不停止售卖宣传品以解救陈逸飞出围。



          我们在休息室里与陈逸飞有了单独交谈的空间。他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口绵软的上海普通话,听来别有一番风味。谈到《黄河颂》的创作,陈逸飞显得一往情深:七十年代初期,20来岁的陈逸飞已是“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的首批专职画家,创作欲望十分强烈。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当时的文艺创作禁忌很多,陈逸飞常为怎样选择通得过的题材而苦恼。适逢纪念聂耳、洗星海的音乐会在沪举行,陈逸飞被那首荡气回肠的独唱歌曲《黄河颂》所激励,产生了不可遏制的创作冲动,他即刻奔赴黄河流域写生考察,酝酿描绘中华民族的母亲之河——黄河。开始构思时,陈逸飞想用滔滔的黄河水和岸边沧桑的牧人及羊群来表现黄河的博大与深沉。但反复思考后,总觉得缺乏力度,气势不足。最后,“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的歌词和旋律启发了他。于是,他采用了宽阔的横幅画面,将一名八路军战士的形象置于前景,背景是苍茫无际的天空,一泻千里的河水,延绵起伏的群山。英姿勃发的士兵代表着觉醒起来了的民族脊梁,黄河则象征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年轻的战士与古老的黄河交相辉映,恰如其分地体现了画面宏大的主题和深刻的思想。写实是陈逸飞的强项,他坚实的写实功力和娴熟的技法,在这幅画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颇具雕塑感的形象,沉稳高昂的暖黄色,节奏明快的笔触,有一种气吞山洞的气概。而陈逸飞也是浪漫的,人们稍加注意,就会发现战士枪口上的一株小花及脚下的一行大雁,不仅给这一严肃的主题增添了些许温煦,而且也给画面平添了一份浓浓的诗情。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日后成为成就“大视觉”和“大美术”艺术家陈逸飞那份浪漫情怀。



          如果说《黄河颂》是陈逸飞在不知不觉中涉足军事画的领域,那么,画《攻占总统府》时的他,已是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军事题材的创作中。或许陈逸飞在圆少年时代的梦:一部反映十九世纪俄罗斯大画家苏里柯夫生平的传记片《画家苏里柯夫》,曾使年幼的他如痴如醉,他渴望自己有一天能画出中国的《近卫军临刑的早晨》。而创作《占领总统府》,使他拥有了一次施展抱负的机会。



          这幅画是为军博解放战争馆的陈列而创作的。陈逸飞和合作者魏景山接受任务后,听取了军博同志的介绍,观看了有关资料和纪录片,访问了许多南下的老同志,并且到部队体验生活,几次去南京收集创作素材。经过不断地讨论和分析;他们决定选取人民解放军占领伪总统府这样一个特定的情节,来表现蒋家王朝的覆灭和人民的胜利。他们先后拿出了三种不同的构图形式。有视平线定的很低,肃立的一组战士,向上升的红旗致敬的;有从正面对总统府发起冲击的;有一群战士已经占领总统府,即将把红旗升上旗杆的。最终在反复修改、筛选后,确定了第三种形式,这个构图视平线定的较高,开阔了视野,并可将远处的钟山和南京城的建筑尽收眼底,既便于塑造主体的人物形象,又能在背景上展现宏大的场面。



          《占领总统府》这幅画,塑造了一组不同年龄、经历和性格的曾通战士群像,宛如一座士兵的丰碑。处在中心的来一位是身经百战、老练精悍的战士,他扯下了千疮百孔的国民党旗,正挥臂展开红旗准备升上高空,面对着阳光下鲜血染红的旗帜,老战士禁不往热泪夺眶而出;指挥员伸出戴着手表的手腕,为的是记住这令人难忘的时刻;司号员已记不清多少次吹响过胜利的号声,现在他激动得脱下军帽,目不转睛地向红旗致以最崇高的敬礼;处在画面最前方的小战士,双手紧握步枪昂首挺立,威武地向红旗行注目礼;画面右方的一个战士,额前还留着昔日出生人死的弹片,今天他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回头召唤同伴们赶快上来参加这个胜利的盛典,左侧的一队战士,一面往上冲,一面为迎风飘扬的红旗而欢呼;广阔的背景硝烟弥漫,人民解放军的洪流势如破竹,冲进总统府,直捣敌人的老巢。画面浓郁的历史感,使许多当年参加过战斗的老战士,激动得在画前流连忘返,久久不肯离去;画面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观众中产生了非同凡响的共鸣。



          对于早年的这些军事、历史画,陈逸飞十分珍视。他说:“那是我年富力强、精力旺盛时期的代表作,虽然免不了受到历史的局限,但那份热忱和激情,是无法替代和重复的。”国际间的美术评论家称他的画是“浪漫的写实”,对他驾驭大幅油画的气度和能力赞叹不止。其实这一切正得益于英雄主义对他的熏陶。即使是他笔下的水乡风景、音乐人物、古典仕女乃至西藏风情,都是删繁就简,浑厚壮美的,他以后的作品和他早年创作中的英雄主义气质有着千丝万缕的血脉联系。



          这次陪同采访使我对陈逸飞有了直观的认识,虽然后来他的涉猎越来越广,并且把自己称为“视觉艺术家”,但在我的心目中,他依然是一个有着非凡才能的油画家,我更关注的还是他的油画作品。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陈逸飞显然是一个人物,他生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后人50年后写二十世纪美术史,陈逸飞的条目下有50个字,100年后有陈逸飞三个字,我就心满意足了。如今陈逸飞已经乘鹤西去,他的预言将留待活着的人去见证。

      • 热点新闻
      • 推荐名家
      • 展览活动
        • 版权所有Copyright2009-2010Painterchina.ComALLrightsreserved
        • 联系方式:E-mail:70308989@qq.COMQQ:70308989公司电话:010-5653121713911531611网站备案:京ICP备09032372号
        Processed in 0.033(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