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书画家网
  •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当前位置: >> 名人访谈 >>
      1. 从“体验”进入“当代艺术”----胡晶对话王度
      2. 2010/09/02
      3. “当代艺术”是“智商”的较量 胡晶:“艺术”这个概念已经被讨论太长时间,特别在杜尚做了《喷泉》之后。但是,作为一位职业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必定还是从对“艺术”这样一个概念的某种理解之上进行的.您在中国和法国这两个具有中西典型性的国家生活必定会对”艺术”这一概念的理解发生过一些变化,那么请您谈谈,您当下对“艺术”概念的理解。 王度:“艺术”早就泛滥成为形容词了,你没发现很多跟艺术没关系的东西都被 全文
      1. 吕澎:“当代艺术”这个词没有意义
      2. 2010/09/02
      3.  被市场主导的艺术将走向何方?未来的天价艺术家会是谁?除了参展艺术家之外,各艺术机构、拍卖公司、画廊和全世界的藏家都在做着选择题,吕澎策划的超大型艺术展“改造历史”,试图提供一个“备选答案”。   五一假期刚过,紧邻鸟巢和水立方的国际会议中心就迎来了最大规模的一次当代艺术家聚会。291 位参展艺术家的1300 多幅作品,被安置在1.3 万平方米的场地中。巨幅的招贴上,是这个展览雄心勃勃的名字—“改造历史”。   在当代艺术“大腕”云集的开幕式上,身着中山 全文
      1. 自在的牛虻——高名潞访谈
      2. 2010/09/02
      3. 我给自己定的标准,对有关个人的事情,和这些要做的事没关的,那些现实中的事你要忍、要退让;这也就是有的时候我采取沉默的原因。但涉及到原则性的、理论上的东西,涉及到所信仰的真理性的东西,那是绝不退让,一定要坚持。这两个原则我觉得始终是要坚持的,因为只有那样你才能够让自己去真正地在有限的生命里,把想做的东西能多做一点。 ——高名潞 ·被采访者:高名潞 ·采访者:崔灿灿 ·时间:2010年4月底 ·地点:北京高名潞寓所 全文
      1. “八十年代中国摄影未必不成熟”
      2. 2010/09/02
      3. 采访:李璇 时间:2009年4月17日下午 地点:宋庄栗宪庭家中 李:前不久“四月影会”研讨会召开后,就有好多人开始关注80年代以后的摄影发展。我们这期专题就是以个案的方式,从艺术的角度去重新梳理80年代优秀的摄影个案。因为以往的摄影史基本都是以组织和摄影事件来梳理80年代。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请您谈谈对80年代中国摄影的看法? 栗(栗宪庭):我对摄影是个外行,如果要谈80年代摄影,我只能以一个观众的角度来说一点观感,偶尔看到一些摄影的展览和作品,更没有资格来进行摄影史的分析。 我印象看过的第一个摄影展 全文
      1. 当红策展人吕澎:策展人需要综合能力
      2. 2010/09/02
      3. 吕澎,本科毕业于四川师范学院政治教育系,后取得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教授,策展人,艺术批评家,艺术史写作者。曾任《戏剧与电影》杂志社编辑,《艺术市场》杂志执行主编。主要著作有:《欧洲现代绘画美学》、《现代绘画:新的形象语言》、《艺术——人的启示录》、《现代艺术与文化批判》、《中国现代艺术史:1979-1989》(与易丹合著)、《艺术操作》、《中国当代艺术史:1990-1999》、《溪山清远 ——两宋时期山水画的历史与趣味转型》等。主要翻译著作:《塞尚、凡•高、高更书信选》、《论艺术的精神》等。此外他还是四 全文
      1. 版画创作要强调文化的品位——广军访谈
      2. 2010/09/02
      3. 代大权(以下简称代):广军先生提到的大众化问题是版画非常紧迫的问题。原来版画都是从社会生活中来,在社会中有很大影响,很有大众性。进入学院以后越来越出现了小众化的趋势.这是很麻烦的一件事。因为离开了大众这个营养源,再发展就缺乏动力,也缺乏社会、时代的压力。不过.今天再提倡大众化决不能是以前的大众化,以前的大众化有滥觞的形象。如果大众化没边没沿.没有小众化,就成了一滩稀泥了:但如果只有小众化没有大众化,就成了一个硬核,缺少了基础。 全文

  • 热点新闻
  • 推荐名家
  • 展览活动
    • 版权所有Copyright2009-2010Painterchina.ComALLrightsreserved
    • 联系方式:E-mail:70308989@qq.COMQQ:70308989公司电话:010-5653121713911531611网站备案:京ICP备09032372号
    Processed in 0.017(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