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书画家网
      当前位置: >> 艺术评论 >>

        建立健全、健康的工艺文化观 作者: 高振宇

        分享到:
        2010-07-29 11:14:34

          建立健全、健康的工艺文化观
          □ 高振宇
            我非常赞同常院长讲话中关于工艺美术应该是时代的、科学的、群众的说法。我的理解是,时代的即是符合我们现代人们生活的;科学的即是功能、材料等多方面的科学合理性;群众的即是为人民大众所服务的。我认为这个理念符合我们建立健康的健全的工艺美术文化价值观。
            工艺美术作为人与人、人与物关系的一种社会化体现一直以来都反映着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价值的取向,而这种文化价值取向也一直随着历史时代的发展而进步着,逐步迈向文明的更高级方向。而这种进步表现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1.对人的尊重,也是人类追求自由、平等和人的尊严的过程;2.对自然的尊重,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和了解,人类愈来愈懂得保护、珍惜自然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健全的、健康的工艺美术同样也包含着这样的人文因素,而且这本来也应该是工艺美术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一、对人的尊重
            在两干多年以前的春秋时期,《考工记》就提到“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这样的说法。其中还列举了“金工、木工、陶工”等,虽然在当时工艺工业不分,但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把造物者奉为“圣人”,说明了在两千多年前的物质匮乏的时期,人们对于创造物质财富的工匠的尊重,因为它们的创造可以直接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也就是“有用”,给人们的生活品质带来提高。又譬如更早期的,我们看到仰韶时期的彩绘陶器,如储存水的瘦削的尖底瓶、或是储存粮食的大腹罐、或是一只陶碗,饱满的形体都是因为储放东西的实用需要而产生的,而它们的装饰也是适度的,没有被滥用,没有为装饰而装饰,恰到好处。就像人体之美,是因为我们的四肢五官等都是我们生存最需要的生理结构,以最为合用的方式生长出来的。
            那些远古时代的造物,为什么我们至今看来还是那么的有生命力,我认为关键在于一个“用”字,也就是与人们实际生活的密切结合。它们是从古代人生活实际中洗练出来的工艺美术的经典,也是我们工艺美术的原点、源头。从那些单纯、朴实的形体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文明在婴儿状态时的那种健壮、健全。在这些原始的古陶器中,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在生产关系上是基本上平等的,是相互尊重的。
            随着阶级社会中人的不平等,使得工艺美术中的一部份分化成为特殊阶级(贵族上流社会)的专用品。更有的直接地成为了“神权”、“皇权”的一种物化体现。如夏商周时期,原来的人与人的平等被打破,阶级的形成,使“占有”成为奴隶主地位的象征。奴隶主占有土地、工具甚至人(奴隶)本身,当然其中很大的部份就是奴隶们的创造工艺品。奴隶是奴隶主的物,因此奴隶殉葬也是当然,更何况奴隶的创造,为人、神而造的物,显然更谈不上所谓对人的尊重了。典型的如青铜器,当然青铜器很多的是礼器,但礼器其实也是神以及神的代表们奴隶主贵族们特权的象征。这种“占有”的体现,第一,是材料的稀缺性,如宝石、贵金属等。二是不计人工,庞大而且繁复。因为唯此才能更加体现奴隶主的地位。
            历史地、辩证地看这些工艺美术现象,当然它们同样是凝聚了人类的智慧、技艺、历史文化的人类文明的结晶。但不幸的是在我国漫长的“权力至上”的封建时代所形成的皇权崇拜、权力崇拜,甚至到近现代,民众(起码是主流)把它当成了我国工艺美术的主体,当成了我国工艺美术的国粹文化,使我们至今不能摆脱精雕细镂的“小工艺”的阴影。在清代,众所周知,技巧的滥用成为显著的弱点,过度的雕琢产生了一大批“鞋底绣花”、“木炭上描金”的工艺品。成为了文人们不屑的雕虫小技甚至堕落成为奇技淫巧的“玩意”。同时工艺美术也逐步退化成相对于书画的次艺术、亚艺术。清代工艺之所以发展成这样,不难看出在“权为贵”的社会里,工艺美术,这里指我们一直以来当作工艺美术主流的宫廷工艺美术,与其取其“用”、不如取其“美”、不如取其“技”的倾向,因为“技”是劳动力的象征,是时间、生命的象征,占有这些的目的是“权力”象征的需要,这与占有“三宫六院”以及以奴隶殉葬其实质并没有区别。
            是不是我们忘却了这种工艺美术最初的也是最朴实的理想目标?是不是我们后人误读了中国的传统工艺美术,把取悦于“权”的宫廷工艺和屈从于金钱的市侩的恶俗的工艺当作了工艺美术的价值取向了?但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我国的工艺美术在清代以来的上百年里,渐渐地被边缘化,或是说自我边缘化了。在社会大众的许多人眼里工艺美术即是珍稀材料,加精雕细镂的工艺,加不计时间、工本的堆砌。似乎唯有这样才能凝聚“物华天宝、材美工巧”。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主流的审美应该是文人阶级所代表的审美,而不是宫廷艺术为代表的审美,当然如果二者合一更好。如宋代的五大官窑,我们看到,被世界各大博物馆视作珍宝的宋代宫窑器,是我国工艺美术的典范。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绝大多数没有脱离日常生活用器的范畴,都是当时宫廷及贵族的生活用器。而这些陶瓷器的确达到了“美”与“用”的最高、最完美的统一,达到了一种材料、技术、艺术相得益彰的境界。究其所以,从“学而优则仕”这点中国封建时代最基本的人生价值信条来看,宋代的宫廷贵族及士绅阶层基本上就是文人阶层所组成的。从当时的绘画与工艺中不难看出宫廷贵族的崇尚与文人的趣味的一致性。综合起来是文人的审美价值标准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样,以紫砂作为例子,紫砂之所以成为“文人的紫砂”,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紫砂中也有宫廷的与民间的部份。有一定的原因,文人集聚的江南,包括退隐的、在野的文人们、在权力的纷争中败下阵来的文人们,借茶事活动,来营造出一个超脱尘世的理想中符合文人审美的那种境界,“茶事活动”这台大戏的主角即是紫砂壶。紫砂陶,作为陶的一种,与供奉皇室贵族彩绘的瓷器不同,具有平实的民间性,但宜兴的陶工们又将它的工艺提升到了堪与官窑比美的工整细致。因此选择紫砂绝不仅仅是文人们的一时兴起,也不是偶然的,而是文人们有选择的标榜。标榜什么,就是文人的“格”,一种想象中的平等的、相互尊重的人文精神的小世界——“茶会”。这种文人们构筑的“茶会”形式传播到日本,得到了极大的发扬,演化成为日本茶道精神的重点。自明代以来是文人们的积极参与使得紫砂器逐渐成为文房案头的清供之一、成为典型的文人趣味的茶陶,也使得紫砂窑成为了继宫窑和民窑之后的“文人窑”。这也是如今紫砂在现代社会广为流行的原因背后,是紫砂的核心的人文价值之所在。
            从我国工艺美术的整体来看,不幸的是到了清代,皇权为代表的宫廷工艺压倒性地成为主流,更不幸的是我们一直错误地将“宫廷工艺”作为我国的审美主体来看待。以至于“宫廷工艺”被当作工艺美术主体中的精华来看待。当然“宫廷样式”在现代社会里已经演变成为了众多的艺术形式中的一种工艺品形式,但由于宫廷工艺的高贵、奢华与脱离生活的特性,成为了我国工艺的象征,成为引导中国工艺的最高的工艺形式,这事实上使得我国工艺美术与我们现代生活渐行渐远,以致与工艺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现在我们最习惯于用“抢救”这个字来形容濒临消亡的个别工艺门类,但事实上无论是“输血”还是“接氧”都是一时之举,不能久远,要维系和延续它的生命只有唤醒它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即“用”的功能性,当然也包括作为欣赏的“用”。紫砂壶的成功,就在于它在茶文化中的“用”的功能的发挥,同时它又是一门综合性的造型艺术,是典型的“美”与“用”的完美的统一体。
            二、对材料的尊重
            1.尊重材料就要读懂材料的语言并尊重材料的语言,任何一种材料的运用都有它一定的必然性,否则我们可以选用其他材料。因此材料的存在感是不容忽略的。我们在近年看到景德镇瓷版画非常多,一时间陶艺家都变成了瓷版画家,这个另当别论,但我看到我们的瓷版烧制好装裱时一定要像国画或油画一样装在框中,嵌入框内,好像唯恐别人发觉它是瓷版而不是油画或国画,说是工艺家作为自我定位的模糊或丧失,或是工艺家难以掩饰的自卑也好,以国、油、版、雕等所谓长久以来的主流美术的艺术价值取向的影响也罢,总之我觉得实际上结果是有意地或无意地削弱、抹杀了陶瓷的材料语言。而在我们的邻国日本、韩国,他们的瓷版往往托起在原木板的上面好让你从瓷版浮起的厚度上一看便知是一块陶板,而且瓷与木之间的材质对比强烈,更加强了材料的语言,突出了瓷的材质的存在感,值得我们学习,当然这是仅此一例而已。
            2.我们必须珍惜材料,我最近看了一些工艺美术的博览会,材料之大、品种之丰富、雕琢之精美的确让人感到只有盛世繁华才有的景象。但这样的繁华的背后却存在着大量的原材料的浪费以及无度的滥开发。这不得不让我们担心其材料的保护问题。关于这方面有人甚至说当今的人们是上吃祖宗、下吃子孙。吃祖宗是不思创新,把祖宗顶在头上,趁现在复古热、传统热营造商机。吃子孙就是滥开发,凭借现代化的设备和我国不完备的政策法规,将我们后人本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开发殆尽。最近我看到许许多多的“根雕艺术”,我不评价根雕的艺术价值,但现在是为了寻找树根已经把山上的树根地毯式地刨了一遍,山上的土石一旦缺少了树根的固定,非常容易塌方,这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确实让人感到担忧。还有的为了创造出惊世骇俗的工艺品,把作品愈做愈大、愈做愈繁,材料愈用愈珍稀、高档。在机械文明不发达的时代,我们面对丰富的工艺美术资源,力不能及,无法进行大规模地开采,现在看来这也正好保护了这些有限的资源。我们现在,经济支配着人的欲望,促使人们在先进的电器机械化设备的支持下进行无度地攫取利益。这些情况是真正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以上几点,贬多褒少,似不中听。但让我们回溯源头,去看看我们工艺美术产生和发展的本意,这样也许更有利于我们今天审视和反省我们今天工艺美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希望借这次主题为“关于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的会议,以及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正式由文化部进行管理这个重大的体制转换的时刻。提出建立一种健全的健康的工艺美术价值观。我认为唯有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工艺美术才能真正产生“真、善、美”的好作品,“真”是做人的真诚;“善”是对人的关爱;
             “美”是艺术创造,但我相信真正的大美必须是包含有“真”和“善”的。这其中就包含了对人的尊重,和对物也就是对自然材料的尊重。我们殷切地希望我们的工艺美术在健全健康的轨道上发展得更好,真正迎来我们国家的一个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的好时代。

      • 热点新闻
      • 推荐名家
      • 展览活动
        • 版权所有Copyright2009-2010Painterchina.ComALLrightsreserved
        • 联系方式:E-mail:70308989@qq.COMQQ:70308989公司电话:010-5653121713911531611网站备案:京ICP备09032372号
        Processed in 0.045(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