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书画家网
      当前位置: >> 艺术评论 >>

        中国美术名家:走进张志平艺术世界

        分享到:
        作者:孟庆冰来源:中国美术家网2020-01-06 10:22:02

          【艺术简历】

          张志平(至平),1962年出生。1984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龙瑞山水画工作室访问学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协会会员,中国山水画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书画高级创作研修班导师,中国山水画创作院院委会委员、艺委会副主任,中国教育艺术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委员,朝阳市美协副主席,民进朝阳开明画院院长,朝阳市龙城区美协主席,龙城区文化馆研究馆员。


          《雪融热土》


          艺术成就

          作品《雪融热土》参加第七届中国现代美术展,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获奖提名。

          《辽西厚土》获“民族百花奖”全国各民族美术作品展银奖。

          《晨流清露》获全国中国画第二届线描艺术展优秀作品奖。

          《疏林逸韵》获全国中国画第三届线描艺术展优秀作品奖。

          《惠风》获当代花鸟画展优秀作品奖。

          《峡谷祥云》获首届八大山人山水画优秀奖。

          《乡水情缘》获辽宁省美协成立50周年大展银奖,并入选“中国首届山水画艺术双年展”

          《辽西厚土》入选由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国首届线描艺术展”

          《秋壑云起图》入选“2008 年全国中国画展”。

          《锦绣和平》入选“第七届全国工笔画展”。

          《情源厚土》入选“和谐燕赵红色太行”中国山水画作品展。

          《厚土》入选全国首届现代工笔画大展。


          《厚土》


          张志平先生的厚土情怀

          孟庆冰


          张志平这个名字和他的山水画如影随形,无数次出现在全国各类美展、媒体、书籍,在当今的中国画坛越来越为更多的人所熟知了。对于大家所熟悉的画家,我作为一个外行,一个曾经和志平先生学过几天素描的学生,在此说些闲言碎语,心中充满忐忑。然先生吩咐,不敢不从,权作向先生交一份作业罢。

          画事起源甚早,可上溯万年,后字先文,文者,纹也,绘事肇生于此。先民精神不灭,历千古嬗变演进,至今蔚然焕彩。山水之为画在中国画诸题材中又独具魅力,盖不独与传统文人寄情山水、醉心林泉之幽怀相契,更因山川树石云霓飞瀑万物纷错变化不居,为画家描景状物抒情达性提供了一个宏阔的空间。况复三才一体,物我合一,在山水之间,画家有着对生命和自然的独特体悟;在深山茂林中,人类找到了生命存在的底气;在图山绘水之中,找到了心灵的寄托。


          《秋壑云起图》


          张志平先生画山水,也是经历了一个选择的过程。最早看到先生的画是1987年,是月夜里一位抱着婴儿纳凉的美妇人执扇驱蚊的场景,画面人物变形夸张,极具感染力。后来又见到先生画的一批人物画,时常人物游在芦苇荡里,或许与这段时间常常去盘锦游历有关。

          在一次市文联主办的画展上,我看到了先生的画,叫人眼前一亮,多次宣扬我的判断:日后张公画艺必有大成!十年后知吾言不虚,常为自己的预见而窃喜。而先生却说,恰恰那之后十年没有画画。

          我知道,是为了生计,不得不做些“事功”,尽管情非所愿,毕竟他要承担起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长子、一个长兄的责任。这十年,没有遗憾,这种劳心乏身的经历使得他的人生更加沉厚。十年后,先生开始画山水,并且一发而不可收,佳作不断,连连获奖。


          《阳光土地》


          从此,我也深信,人对艺术的感悟力是不一样的,天资,任凭你如何拼命,也是追不到的。后来,我曾随先生一起回到他乡下了老家,见到那一脉灵秀的山峰,我知道,先生的天资从小又得到了家乡灵山秀水的濡养,加之年少便得进入鲁美进行专业训练,后有入国家画院做访问学者,与龙瑞先生朝夕相处,于画理画技有了更深的感悟。

          多年来不间断临古师心,悟法造化,熟读画论,加之精研书道,临池不辍,遂有今天我们所见的翰墨丹青。

          徐复观把艺术分为两类,一类如西方艺术,是“对现实犹如火上加油”;另一类如中国艺术,“则犹如在炎暑中喝下一杯清凉的饮料。”这虽不能尽涵一切中国艺术,但,以先生之画观之,确有同感。如果说用一个词描述八大山人的画是冷逸,用一个词描述云林画为高逸,那么,用一个词描述先生的画应该是“清逸”。此清堪比倪高士,比逸直追个山。


          《厚土》


          论艺历来有北雄南秀之说,恰恰先生之画以雄筑基,以秀耀神。即便是反复抅皴点染,用笔工道,结构繁复的巨制,也仍有一种清气在,用笔实而不僵,用墨浓而能活。虽这类大制作费时耗神,见功力,得规模,然而其清逸有逊于小品。

          近观先生写生小品和意笔山水,感佩至深!用笔率性而不失沉定,用墨浅淡而韵味十足。空明似高山朗月,清新如幽涧春兰,淡雅若林中丝管,虚和比山巅云霞。盖未能繁复,亦不得简远。辽西厚土融进传统笔墨,幻化出一个个活的灵魂来。“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祝枝山此语信为知言。


          《大地之恋》


          写生,历来为山水画家所重。或谓国画不可多写生,临古便可创作,然古之善画者不观山讵可画山呼?临古可得笔墨,必难见真魂。黄宾虹谓清四王画不敢用重墨重色,是未能探究真山之故。全事临摹,必致基因退化。

          写生,不独写生,亦写心也。文章家写景状物,非面对景物纯乐观表达是务,皆是这心中之相。观山观水,融汇于胸中,笔下之山,已非目中之山。是心中之山。“山水我所有”,不是屈从于山水,还要心占天地,得其环中,故能发其精微。观先生写生作品,得个中三昧!


          《厚土祥云》


          数十载南北东西,尽访名山,“搜遍奇峰打草稿”,以神遇物,取物之神,存于胸中,发于笔端,故此挥毫落墨处无不生机盎然,神情毕现。

          夫得意而忘形者,至道。欲得其意,须得其形,欲得其形,须得笔墨。吴冠中先生言“笔墨等于零”者,极言画面整体之要耳,犹重楼宇耳轻土木。数千年淬炼的笔墨清华岂可无视?

          此言一出,便有张仃等人群起而攻之,此大误会!吴公谓毕加索能看懂齐白石,而齐白石看不懂毕加索,此论且不置辯,吴公不能精于笔墨确是事实,一些疑似书法的“汉字艺术”中笔墨之粗鄙便是证明。


          《秋松无语》240×70cm


          所以他的“等于零”难以令人信服。假令白石缶翁黄宾虹发出“笔墨等于零”的宏论,恐怕会别有一番深意了。说到黄宾虹,对其艺术造诣争论不休,愚敬黄公为笔墨神仙,曾向先生请教,得允。

          张志平先生最重传统笔墨,画中每见马夏之峰,董巨之石,四僧之树……食古而化,借古开今,得古韵,具新姿。也正因先生重笔墨,才花费许多精力研习书法。所谓书画同源,盖相同物源,质同笔源,意同心源,境同道源。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有这样的论述:“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大意而归乎用笔。”谢赫六法亦重“骨法用笔”。中国笔墨是中国画特有的艺术语言,本身具有的独立审美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溪山晓雾》180×97cm


          近年来见先生许多逸笔草草、不计工拙之作也仍是笔健墨实、笔灵墨活、笔精墨妙,良由心悟手追,方得功深境现。

          画无不求而得者,亦有求之而不得者。画事幽微,非有独到之功,独见之明,断不可得。画道玄妙,不宜直取,只可曲求,不能目遇,惟须心悟。所谓功夫在诗外也。先生精读画论,旁及经史,广收博涉,取精用弘。

          我们司空见惯的山水田畴屋舍村树,在先生眼里、笔下却灵光闪现美不胜收。东坡与佛印关于眼中是一尊佛还是一坨屎的故事为后人耳熟能详,苏小妹的解释最为精当。


          《溪山过雨》190×220cm


          外相的存在是客观的,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不来不去,不增不减,而我们所能领受到的恩泽和启示迥异。

          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警醒的心识和明澈的眼睛。先生对家乡的爱恋,是生命的良能,是人初的觉醒;对自然的认知,是生活的积淀,是对物理的觉察;对山水之魂的瞥见,是心性的升华,是对生命的觉悟。凡此种种,皆于先生画中凝结。

          空中蕴万有,至道。千笔万笔也能简,一笔两笔也可丰。简中见丰,繁而不杂,乃画道之旨归。黄庭坚谓“六韵师无声,五味常主淡”。至此,感觉先生画中淡淡的禅味却有着极强的移情化人之力了。


          《闲亭集秀》69×138cm


          《细雨太湖边》69×138cm


          《草庭炊烟》69×130cm


          《空山幽寂》190×220cm


          《一隅山居》69×138cm


          《秋岩》69×138cm


          《溪巷》97×180cm


          《白云掩寺》69×138cm

      • 热点新闻
      • 推荐名家
      • 展览活动
        • 版权所有Copyright2009-2010Painterchina.ComALLrightsreserved
        • 联系方式:E-mail:70308989@qq.COMQQ:70308989公司电话:010-5653121713911531611网站备案:京ICP备09032372号
        Processed in 0.051(s)   6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