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书画家网
  •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当前位置: >> 艺术新闻 >>
      1. 《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行书卷 ​苏轼传世墨迹中字数最多的佳作
      2. 中国文化报
      3. 2025/02/25
      4. 《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行书卷局部 吉林省博物院供图 苏轼的《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行书卷,属于国家一级文物,是吉林省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也是现存为数不多的苏轼书法作品之一。这件作品作于1094年,苏轼时年59岁,同年章惇出任丞相,将苏轼先贬英州,后改惠州,他在前往惠州的途中,遇大雨滞留于襄邑(今河南省睢县),书此二赋。 《洞庭春色赋 全文
      1. 外国观众逛中国非遗馆——带走一件手工艺品,记住一个中国故事
      2. 中国文化报
      3. 2025/02/25
      4. 外国观众体验古法制玉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供图 “您好,我们想先学‘敦煌壁画临摹’。”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简称“中国非遗馆”)的咨询台里侧,讲解员赵双侠抬头愣了一下——脱口秀演员张踩玲和她的家人来报名参加非遗手工艺体验项目。张踩玲的先生和公婆都是加拿大人,在体验环节,她给公婆做起了翻译。 “他们一家人原本打算简单‘打卡’,结果被大厅的介绍册吸引, 全文
      1. 碎瓦成画,捡拾时光
      2. 光明日报
      3. 2025/02/25
      4.    【光影风华】   阳光洒落,四川通江西郊村新农居墙上的画面,在光影映衬下仿佛流动了起来。青灰砖瓦叠作山峦皱褶,陶瓦残片聚成水波纹理,五代董源《江堤晚景图》的意境,在一面混凝土墙面上悄然复现。   广州美术学院学生何彦润在导师齐喆的指导下完成了这幅作品,并为之取名《乡皴法》。“皴法是中国山水画中表现山石和树木表皮纹理的一种技法。”何彦润介绍,他利用旧民居的砖瓦表现皴法,是想要强 全文
      1. 以艺术为犁深耕乡土
      2. 光明日报
      3. 2025/02/25
      4.    【晨曦走笔】   皖南村落的白墙上,明丽的壁画与斑驳的砖瓦相映成趣;浙江衢州的河畔,废弃水电站蝶变为生态美术馆;贵州丹寨的蜡染纹样通过VR技术走向了国际艺展……这些充满张力的画面,正是当代中国青年投身“艺术乡建”的生动注脚。当城市化浪潮推动乡村人口外流,一群怀抱理想的青年却反向而行,在守护乡愁与拥抱现代之间,以艺术为犁铧,在乡土深处开垦出文化振兴的新田。近年来,笔者在各地农村调研时,发现不少青年艺术工作者把乡村当作艺术创作的舞台。这场实践不仅是对乡村振兴的创新探索,也尝试回答了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赓续乡土文明的根脉。 创新与跨界,让 全文
      1. 现代艺术与古老村庄的相拥——艺术乡建中的青年人
      2. 光明日报
      3. 2025/02/25
      4.    【青春如是】    北京平谷南山村,熹微晨光刚勒出燕山起伏的轮廓,一群背着画板与相机的身影,迎着料峭春寒,踏着雾霭浸润的土路,叩响古村人家的门环。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助理研究员孟超和京津冀地区美术院校的师生,在一年多前就已来到这里,“用艺术建设乡村”的理想催促着他们深深扎根于泥土,立志用丹青妙笔唤醒古墙旧瓦间的山魂,让沧桑的文化记忆在现代艺术的熏陶下涅槃。 全文
      1. “草叶菩提——徐冬青作品展”将在京开展
      2. 2025/02/24
      3. 总序 作为中国儒道文化中的核心概念,“道”的理念和对它的追寻,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已经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与基因,成为我们安身立命的世界观和人生哲学的一部分。在道家文化中,“道”可以理解为大自然或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儒家文化中,道含有“仁”“忠恕”之意,从某种意义上说,大道,代表着古代政治的最高理想——大同。在《礼记·礼运》中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意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 全文

  • 热点新闻
  • 推荐名家
  • 展览活动
    • 版权所有Copyright2009-2010Painterchina.ComALLrightsreserved
    • 联系方式:E-mail:70308989@qq.COMQQ:70308989公司电话:010-5653121713911531611网站备案:京ICP备09032372号
    Processed in 0.015(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