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书画家网
  •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当前位置: >> 艺术新闻 >>
      1. 东方漆语拂过佛罗伦萨
      2. 中国文化报
      3. 2025/11/17
      4. 观众在漆艺作品前驻足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中国漆器便已沿着商路抵达欧洲,成为意大利宫廷追捧的“东方瑰宝”。而今,中国漆艺作品成为文化使者,续写着中意两国艺术互鉴的崭新篇章。近日,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湖北美术馆主办的“大漆走世界——湖北美术馆漆艺藏品意大利展”,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贝利尼博物馆展出。中国漆艺作品跨越山海,以温润的东方美学质感,在文艺复兴发源地展示中国大漆艺术的魅力。 全文
      1. 山水画“三远法”视角下的文化街区数字空间赋能研究
      2. 中国文化报
      3. 2025/11/17
      4. 山水画中的“三远法”作为中国传统视觉哲学的重要构图理念,其“高远”“深远”“平远”分别对应着纵向仰视、纵深透视与横向展开的视觉路径。这一视觉范式不仅影响了传统绘画实践,也构建了关于空间层次与观看关系的文化意象。随着城市空间向数字化演进,传统街区的更新也日益转向文化场景的重构与沉浸感的营造。将山水画“三远法”作为数字文化街区设计的参考逻辑,能够打破线性规划视角,重塑空间经验与文化意象的交织关系,为传统街区赋予新的空间生命。 “三远法”中的空间观念与文化哲思 山水画中的“三远法”不仅是一种绘画技巧,更是中国山水画的造境之法,是对山水画打破空 全文
      1. 丹青鉴史的学术担当与历史情怀
      2. 中国文化报
      3. 2025/11/17
      4. 《丹青鉴证:1931—1945美术中的抗战历史》 范迪安主编 河南美术出版社 范迪安主编的《丹青鉴证:1931—1945美术中的抗战历史》这一重要著作的出版,不仅是从美术视角对这段峥嵘岁月的回顾总结,更是对抗战精神的文化溯源与艺术铭刻,为我们深化抗战美术研究、重审20世纪中国美术史提供了新的基石与视角。 长期以来,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叙事框架中,抗战时期的美术 全文
      1. 礼在丹青—​—一场穿越三千年的心性对话
      2. 中国文化报
      3. 2025/11/17
      4. 陈介祺旧藏毛公鼎全形拓 礼,起于敬,源于祭,成于制,载于器,最终绘于艺,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礼不仅是一套外在的行为规范,更是一套内化于心的价值体系。走进福建博物院,观看“楮墨承礼 丹青载道”展览,我们仿佛步入一条悠远的历史长河,每一幅书画、每一帧拓片,都是这长河中凝练的浪花,无声诉说着三千年来中国人关于“礼”的思考、实践与艺术表达。 礼蕴于器 全文
      1. 美术馆学研究的本土实践与理论创新
      2. 中国文化报
      3. 2025/11/17
      4. 《聚焦中国美术馆·美术馆学理论与案例集萃》 邵晓峰著 知识产权出版社 当下,中国的美术馆学正处于由实践向理论建构的关键转型期。随着公共文化体系的不断完善与艺术生态的多元化,构建植根本土经验、具有自主理论话语体系的美术馆学,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现阶段美术馆策展功能和知识生产机制的研究已从早期关注展示与教育职能的讨论,拓展到学术话语建构、文化身份塑造以及社会参与机制的研究。 邵晓峰 全文
      1. 文化的寻根与精神的溯源——“良渚互鉴”中阿书法艺术展
      2. 中国文化报
      3. 2025/11/17
      4. “良渚互鉴:中阿书法艺术展”现场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分处亚洲东西两端,共同拥有世界上最古老、最灿烂的文明体系。汉字与阿拉伯文字作为这两大文明的核心载体,不仅记录着各自民族的智慧与历史,更在千百年来的书写实践中升华为独具魅力的书法艺术,成为全人类共同珍视的文化瑰宝。 10月,备受瞩目的“良渚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作为此次论坛的重要配套活动,“良渚互鉴:中阿书法艺术展”展出了100余幅精 全文

  • 热点新闻
  • 推荐名家
  • 展览活动
    • 版权所有Copyright2009-2010Painterchina.ComALLrightsreserved
    • 联系方式:E-mail:70308989@qq.COMQQ:70308989公司电话:010-5653121713911531611网站备案:京ICP备09032372号
    Processed in 0.015(s)   1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