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书画家网
  •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当前位置: >> 艺术新闻 >>
      1. 吉林榆树发现夫余国青铜器 ​近距离“”感悟“”千年古国
      2. 中国文化报
      3. 2025/09/10
      4. 在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展出的青铜锸 近日,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内人头攒动,两件刚刚揭开神秘面纱的古代青铜器吸引了众多考古爱好者与市民的目光。这两件来自夫余国的青铜鍑与青铜锸,不仅是吉林省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的重大成果,更以其完整的器型和明确的历史归属,为夫余国文化研究提供了关键线索,填补了区域考古研究的空白。 今年4月,榆树市育民乡三义村村民赵某在整理家中物品时,想起早年自家挖菜窖时意 全文
      1. 鼎天鬲地首次合璧展出 ​生动讲述燕都肇建传奇
      2. 中国文化报
      3. 2025/09/10
      4. 伯矩鬲 1945年,一批不起眼的陶片在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被偶然发现,谁也没想到,它们竟揭开了北京城市文明源头的一角。80年过去了,经过几代考古人手铲释天书、风雨无阻的发掘,琉璃河遗址——这片西周燕国始封地与都城遗址,终以浩大的规模、丰富的内涵重现世人面前。 今年是琉璃河遗址发现80周年。8月28日,“太保墉燕——房山琉璃河遗址专题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这是该遗址历次展览中规模最大、 全文
      1. 纪念林则徐诞辰240周年大会在福州举办
      2. 人民日报海外版
      3. 2025/09/10
      4. 福建省暨福州市纪念林则徐诞辰240周年大会近日在福州举办,缅怀林则徐的历史功绩,传承弘扬林则徐精神。 林则徐1785年生于福州。从虎门销烟的钦差大臣到造福新疆的贬谪官员,从世界禁毒先驱到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作为民族英雄,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林则徐的精神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不仅深刻影响着我们林氏家族的世世代代,更为国家和民族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纪念大会上,林则徐六世孙女林祝光表示:“作为林公后裔,我们将继续传承和发扬林公精神。” 纪念林则徐诞辰240周年学术研讨会同期举办。与会嘉宾表示 全文
      1. “天汉”观念折射出的“昆仑石刻”真实性
      2. 光明日报
      3. 2025/09/10
      4. 甘肃西峪坪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人面纹彩陶罐作者供图   讨论“昆仑石刻”真伪或相关问题,离不开对秦人、秦文化、秦国与“天汉”观念在西汉水上游的形成与传播的探讨。“天汉”观念与昆仑崇拜既有相同之处,又具有鲜明特征。笔者试从这一角度探析“昆仑石刻”的真实性。 关于“天汉”观念与“昆仑”崇拜 全文
      1. 从书写雕刻角度看“昆仑石刻”
      2. 光明日报
      3. 2025/09/10
      4.   近日,有诸多学者撰文,从书法风格、字体写法、石刻刀法等角度论述“昆仑石刻”存在一些疑点,认为其系近代伪作。笔者认为,从书写与雕刻角度来看,“昆仑石刻”不伪。   从书写字体来看,“昆仑石刻”的文字时代特征明显,是典型的秦代文字风格,与石鼓文、泰山刻石、秦诏版、岳麓秦简、云梦秦简、里耶秦简、睡虎地秦简等秦文字的风格相似,特别是与秦诏版和秦简的字体非常相近。有学者认为“昆仑石刻”字形大小不统一,没有纵横界 全文
      1. 版画上的战斗号角——评《山西抗日根据地红色版画经典文献》
      2. 光明日报
      3. 2025/09/10
      4.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山西人民出版社推出张汉静教授主编的《山西抗日根据地红色版画经典文献》(2024年)。这套丛书分为《晋冀鲁豫根据地卷》(6册)、《晋绥根据地卷》(5册)和《晋察冀根据地卷》(3册),系统采集了《晋察冀日报》、《新华日报》(华北版)、《抗战日报》等华北根据地重要报纸所载木刻作品,以及各根据地的宣传画、年画、连环画等,共计2000余幅,较为全面、系统地展现了山西抗日根据地版画的创作成果、艺术成就、文化影响与革命贡献。   艺术夸张是版画创作的常用手法,能够通过放大形象、形成视觉焦点,突出主题,从而实现独特的 全文

  • 热点新闻
  • 推荐名家
  • 展览活动
    • 版权所有Copyright2009-2010Painterchina.ComALLrightsreserved
    • 联系方式:E-mail:70308989@qq.COMQQ:70308989公司电话:010-5653121713911531611网站备案:京ICP备09032372号
    Processed in 0.019(s)   0 queries cached